团结奋进,勇毅前行:在川粤商二十年发展调研报告(2004-2024)
发布时间:2025/7/24 10:54:00一 粤商精神的内涵与演进
在四川这片沃土上,粤商群体用二十年时间书写了一部奋斗史诗。2024年12月20日,四川省广东商会以“团结奋进、勇毅前行”为主题的成立二十周年庆典在成都世纪城国际会议中心盛大举行,900余位嘉宾齐聚一堂,共同见证这一里程碑时刻。粤商精神在这一历史节点得到了集中彰显与升华,其核心特质可归纳为三个方面:
团结协作的纽带精神:林少奋会长在就职演讲中深情回顾:“商会不仅仅承载着粤商对故乡广东的深厚情感,更是对四川这片热土所给予的包容与滋养心怀感激。”这种 “双重情感认同” 成为在川粤商团结协作的精神纽带。新一届理事会庄严宣誓“将坚定不移地维护商会章程,大力弘扬粤商精神,为建成有温度、有高度、有格局的全国一流商会团结奋进,勇毅前行!”。商会组织架构持续完善,形成了以理事会为核心,涵盖成都湛江商会、成都茂名商会、宜宾市广东商会、泸州市广东商会等团体会员的协同网络,显著拓展了商会在四川的地域影响力。
开拓创新的进取基因:粤商企业的创新基因在四川沃土上茁壮成长。以商会轮值会长单位——四川航鑫千偌门窗有限公司为例,企业凭借技术研发上的深耕细作、产品创新上的独特设计以及市场拓展上的卓越成就,成为门窗行业的领军者,其成功经验生动诠释了商会会员企业勇于探索、敢于创新、追求卓越的精神风貌。2024年,商会成立 “国际发展合作专业委员会” ,在主任张仕煌的推动下,该委员会致力于搭建商会与国际市场的桥梁,促进会员与国际同行的交流合作,展现了粤商群体前瞻性的国际化视野。
责任担当的家国情怀:粤商精神中蕴含着深厚的责任意识。广东省工商联秘书长关向明在庆典致辞中指出,商会“在产业助推、公益帮扶、协同发展等方面勇担重任”,号召粤商通过 “四个回归”(理念回归、资金回归、项目回归、人才回归)回报家乡发展。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商会组织会员积极参与脱贫攻坚、推动乡村振兴,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二 在川粤商二十年发展成就
1 经济贡献:川粤合作的桥梁纽带
四川省广东商会自2004年成立以来,已成为连接川粤两省经济的重要通道。据四川经合局统计,2023年上半年,广东企业在川新增投资808.18亿元,广东企业在川投资金额占四川省签约总额近20%;近五年粤企在川新增实际投资超9300亿元。这一骄人成绩,不仅彰显了粤企的雄厚实力和投资潜力,也充分证明了商会在推动川粤合作中的积极作用和显著贡献。
表1:在川粤商主要经济贡献指标(2004-2024)
指标 |
累计数据 |
备注 |
在川粤资 企业数量 |
≈12,000 家 |
含部分港资企业 |
投资总额 |
>6,000 亿元 |
2004-2024 年口径 |
从业人员 |
≈30 万人 |
2024 年就业规模 |
成都市域企业 |
5,700 余家 |
占全省粤资企业 47% |
商会的平台价值在招商引资领域尤为突出。四川省经济合作局副局长余辉在庆典致辞中充分肯定:“四川省广东商会在历届会长和理事会的带领下,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积极促进川粤两省交流合作、开展以商招商”。近年来,商会创新性地组织了系列城市推介活动,如2020年迎春团拜会上珠海和泸州的招商推介,以及2024年庆典中广东揭阳市、梅州市及四川邛崃市的专题推介。这些活动不仅为两地政府搭建了招商平台,也为粤商企业创造了跨区域投资机遇。
2 社会贡献:责任担当的实践典范
粤商在四川的发展远不止于经济领域,更体现在多层次的社会贡献:
权益保障机制:2020年,在两地企业投诉工作机构指导下,商会成立 “民营(外来)企业投诉服务工作站”,开设投诉处理绿色通道。该工作站自成立以来,共收到投诉申请5件,涉及金额超5亿元,经调处已办结2件,为企业挽回经济损失1.3亿元。这一机制成为粤商在四川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中的重要创新。
跨区域协作机制:2020年11月,广东、四川两省企业投诉工作机构签署《积极服务川粤两地经济发展构建跨行政区域民营企业协作机制战略合作协议》,在联合调研、信息共享等方面加强合作。2021年4月,在川粤籍企业家与两地投诉机构共同开展 “学党史忆先烈”活动,赴资阳市陈毅纪念馆学习,将红色精神融入企业文化建设。
公益慈善活动:在2020年迎春团拜会上,商会特别设置了 “书画慈善捐款”环节,在场企业家争相竞拍书画作品,表达对慈善事业的支持。二十年来,商会在助力脱贫攻坚、推动乡村振兴方面开展了系统性工作,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3 文化融合:川粤共荣的精神纽带
粤商在川发展不仅是经济活动,更是一场文化融合的实践。2024年二十周年庆典上,两大文化表演相映成趣:
川剧集萃《天府江山多雅秀》:由四川省川剧院呈现,展示武生之英挺、花旦之婉约、小生之飘逸、武丑之机敏,特别是川剧绝技变脸吐火,神奇莫测,令观众叹为观止。
潮汕英歌舞:舞动盛世之灵韵,哨声悠扬,鼓声激昂,跃动之势如龙腾九天,充分展现了广东地区文化的深厚底蕴与无限活力。
这一“川粤文化对话”生动诠释了粤商群体在文化融合中的桥梁作用。庆典中的点睛环节更具象征意义:商会会长林少奋,监事长温仲豪等领导登台为龙狮点睛、上台接福,将粤商传统习俗与巴蜀喜庆文化完美融合。
三 关键发展阶段与战略演进
1 创业奠基期(2004-2014)
四川省广东商会诞生于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是市场经济深化的产物。2004年成立之初,在首届会长党家成的领导下,商会以“联谊政企、促进经济、共创未来”为使命,为在川粤商构建了“共创伟业的家园”。第二、三届会长丁林辉时期,商会实现了“从稳步发展到蓬勃飞跃的华丽蜕变”。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是:
l 建立基础组织架构和服务体系
l 构建粤商在川发展的基础网络
l 确立“服务会员单位,服务在川粤商”的宗旨
2 体系完善期(2015-2023)
在第四届、第五届理事会期间,商会进入专业化、体系化发展阶段:
女企分会成立:2015年四川省广东商会木棉花女企业家分会正式成立,作为川粤商帮首个专注女性商业力量的平台,助力在川粤籍女企业家在西南市场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
产业联盟建设:2019年迎春团拜会上,“四川省广东商会建筑建材装饰产业联盟”正式成立,推动广东名优建筑建材装饰品牌资源整合,扩大产业优势。
服务平台构建:启动“西部粤商信息服务中心”建设,预计2020年全面竣工投运,成为在川粤商的信息交流服务平台和促进川粤两省经济协作的重要节点。
组织架构优化:2020年迎春团拜会上,商会为名誉会长、副会长、联谊联络服务处、书画院院长、慈善大使等授牌,完善了多元化服务体系。
3 升级突破期(2024至今)
第六届理事会就职标志着商会进入战略升级新阶段。2024年,商会进行了一系列前瞻性布局:
国际发展合作专业委员会成立:响应全球化趋势,推动商会国际化发展,搭建与国际市场的桥梁。
数字化转型推进:响应广东省工商联提出的“推动数字化转型发展”要求,引导企业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
绿色低碳发展布局:落实“专精特新”发展理念,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表2:四川省广东商会战略演进重要节点
发展阶段 |
关键时间 |
战略举措 |
领导团队 |
创业奠基期 |
2004年 |
商会成立,建立基础架构 |
党家成 (首届会长) |
体系完善期 |
2015年 |
分会成立——四川省广东商会木棉花女企业家分会 |
林少奋 (第四任会长) |
2019年 |
“四川省广东商会建筑建材装饰产业联盟”正式成立 |
林少奋 (第五任会长) |
|
升级突破期 |
2024年 |
国际发展合作专业委员会成立 |
林少奋(第六任会长) |
四 新时代的挑战与机遇
1 核心挑战
在川粤商面临的多重挑战需引起高度重视:
产业转型升级压力:传统制造业面临技术迭代加速、成本上升、环保要求提高等挑战,粤企亟需向 “数字化、绿色化、高端化” 转型。广东省工商联秘书长关向明在庆典致辞中明确指出,商会应引导企业“推动数字化转型发展、绿色低碳发展、‘专精特新’发展”。
区域竞争加剧: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推进,四川吸引全国各地商会投资,粤商面临更激烈的市场竞争。同时,粤企在西部地区的产业链配套不足问题也制约着发展质量。
代际传承问题:老一代粤商逐渐进入退休年龄,如何培养“粤商二代”并传承粤商精神成为关键课题。年轻一代企业家的价值观念、经营理念与父辈存在差异,商会的凝聚力建设面临新挑战。
2 战略机遇
多重战略机遇为在川粤商创造了广阔发展空间:
国家战略叠加机遇: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战略对接,为粤商创造了跨区域发展通道。广东省工商联秘书长关向明强调,商会应“积极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和四川开展更深层次合作”。四川省经济合作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余辉也指出:“四川开放发展的步伐不断加快,发展外向型经济空间巨大,处处彰显生机勃勃的投资活力”。
政策环境优化机遇:中央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31条”和四川省委系列支持政策,为民营企业注入强心剂。四川省委统战部副部长唐强在调研四川省广东商会时强调:“商会要引领在川粤商紧抓成渝双城经济圈战略机遇,通过数字化转型、绿色低碳转型和‘专精特新’发展,在新能源、人工智能等新赛道上勇毅前行,为川粤合作注入创新动能。”
新兴产业发展机遇:四川在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领域的产业集群优势,与广东产业形成互补效应。林少奋会长提出三点发展思考:“信心满怀、坚韧不拔、品质卓越”,鼓励在川粤商“紧跟国家战略,优化产业结构,提升竞争力,朝着高质量发展目标迈进”。
五 传承与创新路径:迈向全国一流商会
1 粤商精神传承体系构建:粤商精神的代际传承需要制度化载体:
教育引导机制:深入开展“以‘学思想、明方向、强信心、建新功’为主题的民营经济人士理想信念教育活动”,强化对年轻企业家的价值引导。2021年商会党支部组织的“学党史忆先烈”活动提供了范例,通过红色教育引导企业家“从党的百年伟大奋斗历程中汲取前进的智慧和力量”。
文化传播平台:创作并传唱《粤商之歌》(由永远名誉会长王宋达题词),在重要庆典中由领导班子集体演唱,“激发全体在川粤商的自豪感和归属感”。同时借助国际潮团联谊年会、世界潮商大会等平台,增强粤商文化认同。
榜样引领工程:设立“永远名誉会长”荣誉制度,表彰王宋达等对商会有“非凡领导力和高瞻远瞩见识”的杰出人物,让“其精神激励一代又一代的商会成员团结奋进、奋毅前行”。
2 战略创新方向
在川粤商未来发展需在四大战略方向实现突破: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握“专精特新”发展方向,建立产学研合作平台,重点布局新能源、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广东省工商联秘书长关向明强调,商会应引导企业“在抢滩未来新产业、新赛道上勇毅前行”。
跨区域协同战略:强化“川粤企业投诉协作机制”,推广“以商招商”模式,深化与四川省外来企业投诉中心的合作。同时,落实“反哺家乡”计划,推动“理念回归、资金回归、项目回归、人才回归”。
国际化拓展战略:依托“国际发展合作专业委员会”,建立海外粤商联络站,组织“一带一路”市场考察团。专委会主任张仕煌表示,该机构将“致力于搭建商会与国际市场的桥梁,促进商会会员与国际同行的交流与合作”。
青年企业家培养战略:设立“粤商青年委员会”,与高校联合开设企业家课程,实施“师徒制传承计划”,培养既懂传统粤商精神又具国际视野的新生代企业家群体。
六 结语
二十年风雨兼程,在川粤商以 “团结奋进、勇毅前行” 的精神,在巴蜀大地谱写了粤商精神的壮丽篇章。四川省广东商会会长林少奋的期许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坚守初心,不忘使命,携手同行,共赴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粤商精神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发展,需要传统基因与现代创新的融合,需要个体奋斗与集体协作的统一,需要经济效益与社会责任的平衡。
展望未来,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与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国家战略交汇点上,在川粤商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通过构建 “创新粤商、责任粤商、开放粤商” 三位一体的发展模式,粤商群体必将为川粤两省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强动力,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征程中续写新的辉煌。